小紅書營銷入門:如何尋找合適的 KOL/KOC 進行合作?
隨着小紅書在消費者購物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日益提升,越來越多品牌開始重視平台上的內容佈局。與小紅書 KOL/KOC 合作,已逐漸成為推動品牌認知和建立口碑的主要方式。本文將介紹官方合作平台「蒲公英」,並延伸探討是否有必要將「港漂」博主列為優先考慮。
隨着小紅書在消費者購物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日益提升,越來越多品牌開始重視平台上的內容佈局。與小紅書 KOL/KOC 合作,已逐漸成為推動品牌認知和建立口碑的主要方式。本文將介紹官方合作平台「蒲公英」,並延伸探討是否有必要將「港漂」博主列為優先考慮。
在制定品牌內容策略時,選擇平台往往是第一步。面對微信和小紅書這兩大平台,不少品牌都會陷入「應選擇哪一個?」的難題。但事實上,這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,而是一場講求分工與互補的內容協同。本文將由平台定位、演算法機制到實際操作策略,剖析微信與小紅書在品牌營銷上的不同角色與結合方式,協助品牌有效規劃跨平台內容佈局。
小紅書向來主打真實分享,個人經驗類內容在平台上更容易獲得曝光和共鳴。除了網紅合作,不少品牌開始實行另一套新策略——推動KOS(關鍵意見銷售)。透過由品牌員工帳號發佈具個人視角、但明確帶出產品資訊的內容,更有效地帶動轉化。這不僅是一個營銷手法的演變,更是內容與銷售之間界線模糊化的體現。
相比香港常用的其他社交平台,小紅書的審查非常嚴格,對違規行為的容忍度較低。小紅書的處罰機制,不僅會影響該篇貼文,還可能波及整個帳號,令觸及率及後續流量大幅下跌。接下來,我們會深入介紹小紅書所採用的階梯式處罰機制,讓大家對這套規則有更清楚的概念。
隨着小紅書在消費者購物決策中佔據越來越關鍵的位置,不少品牌開始與小紅書網紅合作進行內容營銷。然而,很多品牌在初期接觸小紅書時,可能未必了解「小紅書蒲公英」這個平台的重要性,甚至被誤導,認為不透過蒲公英發稿也無妨。事實上,這樣的選擇不但存在風險,更可能影響整體營銷策略的成效,浪費心血和資源。
品牌初次接觸小紅書時,往往會產生這樣的疑問:小紅書是怎樣投放廣告?其實,小紅書的廣告投放與 Facebook/Instagram 相似,同樣可以分為兩大類:一種是加強曝光和流量的「薯條推廣」;另一種則是透過後台設定、按人群和目標進行精準投放的「聚光廣告」。這篇文章將帶你快速掌握兩者的差異,幫助品牌釐清策略方向,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小紅書已成為華人市場中極具信任度的內容平台。不論是找護膚品、選餐廳、規劃旅遊行程,愈來愈多用戶的第一步,不是去搜尋引擎,而是打開小紅書。這個改變,也讓不少品牌開始思考:我們是否應該在小紅書上建立自己的官方帳號?答案是肯定的,但更重要的是——請務必開設「專業號」。
隨着小紅書成為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平台,「種草」一詞亦愈來愈常見。不少剛接觸小紅書的品牌或營銷新手,對「種草」感到非常陌生:它到底是什麼意思?為什麼大家都說品牌要「種草」?以下將帶你從最基本的概念出發,一步步認識這個在小紅書營銷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詞。
對於準備拓展內地市場的香港品牌而言,小紅書和抖音無疑是兩大關鍵社交平台。然而,兩者在平台本質、內容生態、商業模式與用戶屬性等方面截然不同,難以沿用同一邏輯操作。只有深入了解這些差異,才能制定針對性營銷策略,有效觸及內地旅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