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在上一篇《什麼是小紅書KFS?》中,我們拆解了 KFS 的基本邏輯,說明品牌如何透過 KOL 合作、帳號經營與搜尋廣告三個方向,建立有效的內容曝光和引流機制。然而,不少品牌的最大疑問仍是:這套策略實際應該如何應用?
本文會從執行層面出發,介紹一個簡單易行的四步試驗計劃,協助品牌用最少資源,在短期內評估小紅書作為營銷平台的實際表現與投入價值。
Step 1|建立基本陣容
品牌開始經營小紅書的第一步,是建立清晰的內容結構與人力配置。我們建議從三個核心方向入手:KOL 合作、品牌自營帳號內容,以及廣告曝光,對應 K(KOL/KOC)、F(Feed)、S(Search)三個關鍵環節。
在創作者合作方面,可挑選約 10-20 位與品牌產品、形象相關的小型創作者(KOC 或MI),進行首輪種草內容鋪排。這類創作者的內容通常更貼近消費者語境,互動潛力亦較高。另一方面,品牌亦可透過自家帳號發佈資訊性筆記,內容重點包括產品特色、使用場景、優惠訊息等,建立基本的官方資訊曝光。
當內容佈局完成後,便可根據實際成效挑選表現較佳的筆記,投放薯條或聚光廣告,強化搜尋能見度與點擊潛力,形成首階段的「種草—曝光—互動」循環。
Step 2|搜尋導向內容
小紅書作為一個以搜尋驅動的內容平台,獲得自然流量的關鍵自然在於精準回應「潛在客戶會主動搜尋的問題」。
常見的搜尋行為大致可分為兩類:第一類是針對特定功效的關鍵字,例如「保濕」、「去角質」、「抗痘」等,圍繞產品的功能;第二類則屬於情境導向,如「上班使用」、「季節轉換」、「外遊前準備」等,品牌可配合實際場景撰寫應用建議,提升筆記的關聯性與真實感。
在撰寫筆記時,建議標題清晰對應搜尋動機,在內文自然帶出產品名稱。例如:「30歲肌膚初老,應如何選擇合適精華?」這類標題比單純展示產品名稱更具吸引力,有助提高點擊與互動。
Step 3|配合廣告投放
累積了多篇內容後,建議可進行第一輪廣告測試,進一步驗證哪些內容最具推廣潛力。若某些筆記已展現不錯的自然互動(例如收藏數高、留言討論熱烈等),便可挑選其中 1–2 篇進行推廣。
視乎內容屬性,品牌可選擇使用「薯條」廣告強化筆記曝光,或利用「聚光」廣告主攻搜尋關鍵字,提升於熱門搜尋結果的排序與觸及機會。(詳細分別可參考:小紅書新手指南|廣告入門:薯條 vs 聚光功能差異全解析)
廣告建議預算為每篇 HKD $1,000–$2,000,執行期間應持續觀察筆記的曝光量、互動數等基本指標,調整受眾設定或廣告組合,逐步建立高成效的內容基礎。
Step 4|優化後續方向
KFS 試行計劃的重點,不在於一次性完成所有部署,而是透過一輪精簡的操作,收集基礎數據,為後續策略調整提供實證依據。
- 在內容層面,可觀察哪些筆記帶來較高閱讀量和互動,進一步分析是否與特定關鍵字或使用情境有關,以此優化後續主題方向。
- 在創作者合作層面,可評估目前合作模式是否達到預期效果,判斷是否延續現有合作類型,或需調整創作者數量和合作方式。
- 在廣告投放層面,則可根據曝光和互動數據,評估現階段預算是否足以觸及潛在客戶。如表現理想,亦可考慮擴大預算與關鍵字組合,提升整體轉化潛力。
結語
KFS 並非一套固定流程,而是靈活組合的框架。透過持續調整創作者合作方式、品牌帳號內容和搜尋投放策略,品牌能逐步建立出符合自身節奏與資源的營運模式,實現穩定累積曝光與潛在轉化的可能。
如果你正計劃展開小紅書的初期部署,我們可按品牌需求提供不同支援,涵蓋內容製作、KOC/MI合作以至廣告投放,全由專業團隊協助你有系統地實行 KFS 策略。歡迎聯絡我們,讓每一步更見成效。